本文主要对空压机润滑不足概述,先对空压机为何会润滑不足进行概述,然后再来针对空压机润滑不足的一些维护建议。
空压机为何会润滑不足:
空压机是一个特殊的气泵。而涡旋空压机为 0.5-1% 对于一台排量为 100m3/hr 曲轴箱储油量为 6 升的 6 缸空压机,大量制冷剂气体在被排出的同时也夹带走一小部分润滑油(称为奔油或跑油)空压机奔油是无法防止的只是奔油速度有所不同。半封活塞式空压机排气中大约有 2-3 %的润滑油。 3 %的奔油意味着大约 0.3-0.8 升/分钟的奔油量,空压机配件无回油运转时间为十几分钟。排出空压机的润滑油不回来。一种是油分离器回油,空压机就会缺油。空压机回油有两种方式。另一种是回气管回油。油分离器安装在空压机排气管路上,一般能分离出 50-95 %的奔油,回油效果好,速度快,大大减少进入系统管路的油量,从而有效延长了无回油运转时间。管路特别长的冷库制冷系统、满液式制冰系统以及温度很低的冻干设备等,开机后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回油或回油量非常少的情况并不稀奇,设计不好的系统会出现空压机油压过低而停机的问题。这种制冷系统装置高效油分离器能大大延长空压机无回油运转时间,使空压机平安度过开机后无回油的危机阶段。
未被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将进入系统。形成油循环。润滑油进入蒸发器后,随制冷剂在管内流动。一方面因温度低溶解度小,一局部润滑油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温度低粘度大,分离进去的润滑油容易附着在管内壁上,流动比较困难。蒸发温度越低,回油越困难。这就要求蒸发管路设计和回气管路设计和施工必须有利于回油,罕见的做法是采用下降式管路设计,并保证较大的气流速度。螺杆式空压机对于温度特别低的制冷系统,如- 85 ° C 和- 150 ° C 医用低温箱,除选用高效油分离器外,通常还添加特殊溶剂,防止润滑油堵毛细管和膨胀阀,并帮助回油。实际应用中。满液式蒸发器的回油非常困难,由于蒸发器和回气管路设计不当引起的回油问题并不罕见。对于 R22 和 R404A 系统来说。系统回油管路设计必须非常小心。对于这样的系统,使用高效油分可以大大减小进入系统管路的油量,有效延长开机后回气管无回油时间。回油弯的数量比较多时,应该补充一些润滑油。当空压机比蒸发器的位置高时, 以减小存油。回油弯之间的间距要合适。垂直回气管上的回油弯是必需的回油弯要尽可能紧凑。变负荷系统的回油管路也必须小心。当负荷减小时。速度太低不利于回油。为了保证低负荷下的回油,回气速度会降低。垂直的吸气管可以采用双立管。空压机频繁启动有利于回油。由于连续运转时间很短空压机就停了回气管内来不及形成稳定的高速气流。空压机就会缺油。运转时间越短,润滑油就只能留在管路内。回油少于奔油。管线越长,系统越复杂,回油问题就越突出。对于没有油压安全开关的全封闭空压机(包括涡旋空压机和转子空压机)和部分半封闭空压机)频繁启动引起的损坏是比较多的。
针对对空压机润滑不足的一些建议:
磨损的直接原因是润滑缺乏。缺油肯定会引起润滑不足。但是粘度太小,但油润不足不一定就是缺油引起的以下三种原因也可以造成润滑不足:润滑油无法到达轴承表面;润滑油虽已到达轴承表面。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润滑油虽已到达轴承表面,但是由于过热而分解掉了不能起到润滑作用。吸油网或供油管路堵塞、油泵故障等均会影响润滑油的输送。但轴承磨损、间隙过大等造成漏油和油压过低,润滑油无法到达远离油泵的摩擦面。吸油网和油泵正常。空压机配件会使远离油泵的摩擦面得不到润滑油,造成磨损和划伤。
回液是罕见的系统问题。粘度低,回液的一大危害在于稀释润滑油。被稀释的润滑油到达摩擦面后。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维护油膜,久而久之会造成磨损。回液量比较大时,润滑油会很稀,不但不能起到润滑作用,而且还会溶解冲刷原有油膜,引起制冷剂冲刷。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空压机启动阶段)没有得到润滑油的摩擦面温度会迅速攀升。许多恶性事故包括连杆抱轴、活塞卡缸都与这个恶性循环有关。超越 175 ° C 后润滑油就开始分解。润滑缺乏-摩擦-外表高温-油分解 ” 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润滑缺乏和缺油现象可以在拆开的空压机中看到缺油一般表现为大面积、比较均匀的外表损伤和高温。如远离油泵的轴承面等。而润滑不足更多的一些特定部位的磨损、划伤和高温。活塞上下运动时。并提供足够的润滑。如果排气阀片弯曲或者折断,活塞销的负载是轴承外表的上部和下部之间轮换的这可以让润滑油均匀地刷过活塞销。或者空压机临时高压比工作,将造成活塞销单侧润滑不足和磨损,孔隙增大。活塞销有晃动间隙,活塞就会在上止点处被抛出并撞击阀片和阀板,发生撞击声。因此,更换阀片时,应检查活塞销磨损情况。
其它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德耐尔@德耐尔空压机 空压机修订日期:2011-06-14
本文DENAIR版权所有,未经批准转载必究。
对此文章有什么疑问,请提交在留言本
(本文由德耐尔空压机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enaircompressor.com)